血液标本是检验科为常见的标本类型,采血工作量较大。真空采血方法可大大减少采血所需时间,显著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避免了血液的过多接触,既保证了样品的质量,也防止了交叉感染。然而,由于有些护理人员缺乏对比血液检验标准的必要了解,所采集标本往往不能满足检验科的标准,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为了尽可能获得可靠、真实、有效的检验结果,本文对真空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作简要分析如下。

  1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妥当收集样的试管,检验目的不同的标本应采集到有明显区别的试管中。采取针(针的两端均有针头,以透明胶管连接,长针头有胶套为静脉穿刺用,短针头有封闭胶套与试管连接)。同时,还要准备好采血时必须用到其它材料,如碘伏、压脉带、试管架等,仔细核对被采集者姓名。

  2标本采集操作方法

  选择明显粗壮的静脉,在穿刺部位用碘伏仔细消毒。取下采取针的长针端胶套,快速准确地刺入静脉。见有回血出来后,以右手固定住长针柄,将短针头连同封闭胶套插入试管内,血液自动流入试管中。血液不再流动后立即松开压脉带,待采集量达到要求后用棉签轻压穿刺部位并拨出针头。胶管内残存的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后拨出短针头,封闭胶套缩回。在整个标本采集过程中,采血者始终都没有直接接触到血液,避免了交叉感染。如同一患者需要采集多个标本,只需要将短针头从一个试管拨出后插另一个试管即可。

  3不合格标本形成的原因

  3.1溶血

  血液标本溶血是生化检验临床上为常见的不合格标本类型之一。溶血不仅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值降低,同时还影响了多个指标的测定值,如钾、镁、转氨酶等,造成血液标本测定结果失真。

  3.2标本采集量过多或不足

  采血管处于真空负压状态,由于不同生产厂家的负压值有所偏差,造成标本采集量过多或过少,而过多标本采集量使被采集者血液无谓浪费,过少则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此外,真空管内添加的抗凝剂或促凝剂应当与采集量成一定比例,如采集量过多或不足,就会发生血液凝固或不凝的现象。

  推荐阅读:《中医药临床杂志

  3.3标本检验不及时

  血液离开人体后红细胞仍然保持代谢以及红细胞糖酵解作用。若标本检验不及时,放置时间过长,可导致某些成分的测定值不准确,特别是108及血清铁的值较高。

  3.4抗凝剂和促凝剂使用不当

  采血管在出厂时已经事先添加了抗凝^和促凝剂,并用不同颜色的瓶盖加以区别。在采集标本时,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将血液与抗凝剂和促凝剂进行充分的混合,很可能致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3.5标本稀释在采集输液患者的血液标本时,严禁在输液惻采血,否则标本会被稀释,不能满足检验要求。

  4真空采血管使用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时应让患者放松心情,室内环境适宜,防止静脉血管收缩。压脉带不能压迫血管时间过长,且不能拍打胳膊,否则会改变局部血液循环,或血液浓缩以及激活人体的凝血作用。有资料表现,

  握拳2min后就可使血液中的钾浓度增加1.0-1.5mmol/L。采集血液标本时,好是能够一次穿刺成功,可避免血管组织受到损伤,致使其它外源性的凝血因子成分进入试管中,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在使用添加了促凝剂的试管时,一定要待血液完全凝固后再分离血清,否则血清中的凝结块会造成检验仪器的堵塞。

  血清管(红)一般要等0.5-1h,含促凝剂的要等10~30min,肝素管(绿)混勻后充分抗凝后即可离心分离血浆,分离胶管5~10min后离心。样本采集血量要充足。真空的存在易使血球破裂,若使用不足血样,采血后应开启瓶塞片刻。标本采集完毕后,应将抽出插在持针器上试,然后再拨出静脉上的长针头。如存在漏血的情况发生,可能是由于针头位置安装不牢固、止血保护套剥下或者止血护套没有正常回弹到位。

  总之,血液检验是评估患者病情客观资料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在真空采血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护理人员应当知道真空采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护理因素,才能使患者的检验结果真实有效,才能客观的评估患者病情,才能在护理环节中把好检验的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