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
  • 微循环学
  • 微循环学
  • 微循环学
  • 微循环学
  • 微循环学

微循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미순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740
  • 国内刊号: 42-132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38-201
  • 曾用名: 微循环学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李艳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微循环学杂志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微循环学杂志选择

微循环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微循环学》来稿请先经所在单位进行内容审核及保密审核,须附单位介绍信,并声明未一稿二投;各级、各类基金资助课题论文需注明课题号,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

  2《微循环学》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通顺。全文(包括中、外文摘要、参考文献、表和图等)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简化字限用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在人民日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切勿自造异字。标点符号占1格。

  3《微循环学》论文必须通过本刊编审平台进行网上投稿,即登录本刊网址。在首页中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系统提示完成投稿。单位介绍信、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等可通过邮局寄往编辑部,也可扫描后以图片格式(JPG)与文稿一并上传。

  4文稿请用Word格式,1.5倍行距,并注意大小写与上下角。注意外文斜体字:几何数(如坐标x)、物理量(如速度v、质量m)、标量(如p、q)、无量纲参数(如相对分子质量M)、旋光性、构型或标明取代位的元素(如l、d、cis、N、O)、拉丁字(如invitro)、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量n,样本均数、t检验)等。

  5文稿的第1页上方书写中文文题、作者。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避免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并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

  作者限于主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的责任者。署名一般不超过8人,对本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在文后致谢。作者的排列顺序由供稿者确定。

  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

  第一作者必须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

  6论著类文稿必须提交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约300字,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药品须附化学名。

  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从中文关键词的下一行开始书写。英文摘要亦采用结构式,即Objective、Methd、Results、Conclusion,与中文摘要对照,约350个实词。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复姓、双名连写,如马林林MaLinlin、欧阳静萍OuyangJingping。

  中、英文关键词3~8个,中文关键词间空1个字距,不用任何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关键词尽量使用MeSH词汇,或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中的中心问题有关和必要的词。

  作者姓名的下一行书写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所有文稿的正文格式、层次与序号写法如下:

  前言

  1××××(正文另起行,下面有波纹线者表示用黑体字)

  1.1×××××(正文另起行)

  1.1.1×××××:(接写内容)

  各级标准序号后空1格接写标题。

  7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参阅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版中华医学会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和1989年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辞典》。

  计量的数值一般应在0.1~1000范围内,应正确使用词头。词头不得单独用以表示单位(如μ应改为μm);不得重复使用(如mμm应改为nm);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不宜写成N·km);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分子有词头;词头不宜用于摄氏度和非十进制单位分、时、日等。

  质的量及血液学检查一律以升(L)为分母,避免用μl、ml、dl、mm3作分母造成混乱,更不宜用非计量单位。单位符号应写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留半个字距。

  8表和图,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要重复其数据,只要摘述其主要发现。图题和表头以及结果说明中尽量不使用缩写。

  表和图中尽量用实测数据,勿仅用相对比例(%)。

  文稿中表和图力求精简,设计正确、合理、易懂。表式为三线表,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数字对齐;表内“±”号上下对齐,左右各空1格;表注依次用右上标1)、2)、3)、4);图标依次用○、●、×、◎、◆、△、▲。对照组一般用○。

  统计处理结果用P<0.05、P<0.01表示,于表(图)下注明。

  若有手绘图,请用绘图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设计要美观,线条应光滑,尺寸为长14cm,宽10cm。

  作者须按作图数据绘图。曲线一般经曲线拟合并尽可能“直线化”,如通过对数、倒数等转换,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作图数据必须附于图后。

  图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1μm。图片像素应尽量较高,附于相应文字下方,并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注意图片的上下方位。

  9讨论应重点阐述本文新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勿作文献综述,不要重复在结果一节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联系本文目的与研究结果,并可与其它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理由充足时,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设想和建议。“本文结果与文献结果相符[4]”应写为“本文结果与文献结果[4]相符”。

  10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秩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1,3~5]。务请引用公开发行的原著及新的文献,勿引内部资料(会议文献如果没有正式出版机构合法出版,亦视为内部资料)、译文、文摘、转载。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入参考文献。尽量少引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方括号注明[在印刷中]或[inpress]。

  参考文献不得出错,作者须亲自核对原文作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格式及标点符号均按本刊规定。若发现有错,则退作者重新核查修改,否则不能定稿。多作者须列出3人,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中外作者均是姓在前,名在后;外文作者名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本人除双姓双名外,姓与名间空1格,日文不可用中国简化字。作者间用逗号。

  西文期刊名缩写按照ListofJournalsIndexedin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在参考文献表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相同时,应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Ibid”等。

  参考文献4个字居左顶格,所列文献顶格写。序号不加括号,也不加黑点及其它标点符号。中文参考文献中的句号为黑点.所有来稿需提交附页,内容包括:文题、作者、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以及论文总字数、文内表格数、图片数等。


微循环学杂志数据统计

微循环学杂志影响因子

微循环学杂志发文量

微循环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微循环学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微循环学杂志官网?

    微循环学杂志网址:http://wxhx.chinajournal.net.cn/WKC3/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wxhx

  • 微循环学杂志怎么样?

    是一本微循环、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专业的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 微循环学杂志稿约?

    有关期刊的“稿约”可以在官网首页中进行查看。

  • 微循环学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影响因子:0.96

  • 微循环学杂志一年发几期?

    杂志是季刊,1年出4期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微循环学杂志目录文献
  • Sox5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化

    作者:余伟;马达;刘礼军;张志标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探讨Sox5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化的影响.方法:人正常胰腺细胞HPDE6-C7(HPDE6-C7组)、胰腺癌细胞PANC-1 (PANC-1组)和AsPC-1(AsPC-1组)正常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Sox5 mRNA和蛋白水平.将shSox5、shControl、pcDNA 3.1-Sox5和载体pcDNA 3.1以脂质体法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1,分别标记为shSox5组、shControl组、pcDNA 3.1-Sox5组和Scrambled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ox5、E-cadherin、N-eadherin、Vimetin、Snail和Twist1的mRNA 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ox5、E-cadherin、N-cadherin、Vimetin、Snail和Twist1的蛋白表达;Transwell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与HPDE6-C7组相比,PANC-1组和AsPC-1组中Sox5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1);与shControl组比较,shSox5组Sox5、N-cadherin、Vimetin、Snail和Twist1的mRNA和蛋白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Scrambled组比较,pcDNA-3.1-Sox5组Sox5、N-cadherin、Vimetin、Snail和Twist1的mRNA和蛋白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ox5可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将为胰腺癌的靶点治疗提供新靶标.

  • 三黄生肤油联合硫化氢对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晓顺;陈露;敖先伟;张艳芳;朱贤静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观察三黄生肤油联合硫化氢对糖尿病足(DF)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利用切除足部皮肤制造DF模型.48只造模成功的DF模型大鼠使用数字表法分为基质对照组、硫化氢组、三黄生肤油组和三黄生肤油十硫化氢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采用相应药剂涂抹创面、2次/天,连续3周.比较四组治疗期间足底皮温、足底痛阈、创面愈合率和创面肉芽组织血管数.结果:治疗后,三黄生肤油十硫化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基质对照组(1、2、3周,P<0.05或P<0.01)、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P<0.05).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基质对照组(2,3周,P<0.05),但硫化氢组与三黄生肤油组创面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四组足底皮温和足底痛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黄生肤油十硫化氢组治疗2、3周足底皮温高于基质对照组,足底痛阈低于基质对照组(P<0.05).三黄生肤油十硫化氢组治疗3周足底皮温高于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足底痛阈低于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P<0.05).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治疗3周足底皮温高于基质对照组,足底痛阈低于基质对照组(P<0.05),但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数,三黄生肤油十硫化氢组、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均高于基质对照组(P<0.05),三黄生肤油十硫化氢组又高于硫化氢组和三黄生肤油组(P<0.05).结论:三黄生肤油联合硫化氢可改善DF模型鼠足底皮温和痛阈,增加创面血管生成,有利于创面的愈合,疗效优于单用三黄生肤油或硫化氢.

  • 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缺氧诱导因子2α表达变化及氯化钴对其影响

    作者:程晖;梁伟;杨英杰;李紫燃;柳欣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及其降解抑制剂氯化钴(CoCl2)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留取8只作为对照(CON组),余1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T2DM模型,成模后平分为T2DM组(DM组)和CoCl2干预组(DM+ CoCl2组).24周后取大鼠肾脏,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HIF-2α表达水平;PAS染色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及半定量分析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和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IF);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水平.结果:DM组和DM+CoCl2组大鼠肾组织HIF-2α表达高于CON组(P<0.01),DM+CoCl2组HIF-2α表达水平较DM组更高(P<0.01);DM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及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间质区域增宽、细胞外基质聚集,其GSI和IF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与DM组比较,DM+CoCl2组上述病理改变减轻,GSI和IF降低(P<0.01).D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高于CON组(P<0.01),而DM+CoCl2组细胞凋亡率较DM组降低(P<0.01).DM组肾组织EPO表达水平低于CON组(P<0.05),而DM+CoCl2组EPO水平高于DM组(P<0.05).结论:上调肾组织HIF2α表达可减轻T2DM大鼠肾间质损害.

  • 甲型流感病毒对白细胞介素-35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文;段勇威;鲍腾飞;徐献群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IAV)对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IAV感染患者(患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的水平,以流感病毒H3N2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设为流感细胞组,未感染H3N2的PBMC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35和EBI3 mRNA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35的含量.结果:患者组IL-35血清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78.40±28.90pg/ml vs 30.60±17.80pg/ml),流感细胞感染组EBI3和p35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细胞组高(mRNA:EBI3为2.32±0.28 vs 0.75±0.13,p35为1.83±0.23vs 0.94±0.17;蛋白:EBI3为1.25±0.11 vs 0.56±0.06,p35为1.34±0.13 vs0.69±0.10),流感细胞感染组细胞培养液中IL-35亦高于对照细胞组(67.35±9.20pg/ml vs 25.62±6.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体内IL-35表达升高.

  • 肥胖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炎性指标变化

    作者:鄂恒;梅方超;余佳;李满;项明伟;刘志勇;王卫星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观察分析肥胖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SPF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均n=6):普通饲料正常组(N组),普通饲料ANP组(N-ANP组),高脂饲料正常组(H组),高脂饲料ANP组(H-ANP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ANP模型.成模后12h处死大鼠,摘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学变化并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SP-A、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上述变化的差异.结果:四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ANP和H-ANP组肺组织SP A表达较N组和H组降低(P<0.01),病理评分、MPO、NF-κB、IL-1β及Caspase-3水平较N组和H组增加(P<0.01);H-ANP组肺组织SP-A表达水平较N-ANP组更低(P<0.01),病理评分、MPO、NF-κB、IL-1β及Caspase-3水平较N ANP组更高(P<0.01).结论:肥胖可能加重ANP肺组织损伤;肺组织SP-A表达水平降低及炎症反应加重可能对其有重要影响.

  • 宁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耐药突变分析

    作者:赵志军;刘红玲;钟利;赵倩颖;董洁;苏雅静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优势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模式的流行情况,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8-2017-12本院收治的CHB患者血液样本226例,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HBV-DNA载量,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及耐药情况.结果:226例样本中C基因型168例占74.34%,B基因型22例占9.74%,D基因型和混合型均18例,各占7.96%.41例发生耐药变异,变异率为18.1%,以单点突变rtM204I/V为主,突变率为30.5%.多位点变异13例,包含2例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均耐药的特殊突变.B基因型rt184和rt204位点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rt213位点突变率低于D基因型;D基因型rt214位点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P<0.05).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中,C基因型占有绝对优势,以rtM204突变模式为主,较其它基因型更易发生拉米夫定耐药.及时了解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体的流行信息有重要临床价值.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作者:程荣超;朱晓明;薛莉;卫丽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DCM患者20例(DCM组)和体检健康人群20例(对照组),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静脉负荷心肌声学造影测量冠脉血流储备(CFR),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水平差异,再对DCM组患者进行6个月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复查LVEDd和LVEF,将LVEDd下降≥10%伴LVEF增加≥10%或LVEF≥50%者作为心功能明显改善组,而达不到该标准者作为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F和治疗前CFR水平差异,分析DCM患者治疗前CFR与治疗后LVEDd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DCM组CFR明显低于对照组(2.51±0.23 vs3.46±0.44,P<0.01),LVEDd显著大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前DCM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组CFR高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组(2.69±0.16 vs 2.38±0.18,P<0.05),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组LVEDd小于同组治疗前和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组,LVEF大于同组治疗前和无明显改善组(均P<0.01);DCM患者治疗前CFR与治疗后LVEDd呈显著负相关(r=-0.608,P<0.01),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1).结论:CFR水平监测可用于观察DCM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后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

  •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常洁;夏中元;黎梅;赵博;雷少青;王雅枫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12-2016-04期间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心梗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21)、氟伐他汀小剂量治疗组(小剂量组,n=21)和氟伐他汀大剂量治疗组(大剂量组,n=21).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天后血清HMGB1、hs-CRP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同时分析有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各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降低,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0.01);治疗后各组间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急性心梗患者血清HMGB1和hs-CRP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心梗患者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具有稳定作用.

  • 71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方元;李艳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评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对自然流产病因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10-2018-0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71例,收集流产的绒毛或胎儿组织.根据流产时孕龄,将受检者分为早期流产组(n=49)和晚期流产组(n=22);根据受检者此次流产之前是否具有流产史,将受检者分为有流产史组(n=49)和无流产史组(n=22);根据受检者是否为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将受检者分为ART组(n=14)和非ART组(n=57).采用CMA对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进行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分析其结果并比较各组的异常率差异.结果:CAM技术成功获得结果71例,检测成功率为100.00%,染色体异常31例,异常率43.66%;早期流产组中染色体异常率显著高于晚期流产组(57.14% vs 13.64%,P=0.001);有流产史组异常率显著高于无流产史组(55.10% vs 27.27%,P=0.03);ART组染色体异常率与非ART组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42.86%vs45.45%,P=0.946).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应用CMA检测技术,可以为自然流产原因的分析提供重要遗传学信息.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肥胖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网膜素-1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冯念;卢沈华;潘少华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肥胖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05例肥胖ACI患者,随机等份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mg/kg,大量为90mg,总量的10%静推1min,余量60min内匀速静滴,并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瑞舒伐他汀5mg/天和20mg/天,持续服用三个月.各组患者分别于溶栓前(T0),溶栓后24小时(T1),1周(T2)和2周(T3)四个时间点检测血清脂肪因子(Vaspin和omentin-1)浓度,评价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变.结果:T3时各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Vaspin、Omentin-1 水平和Barthel分值均出现明显上升而NIHSS评分下降(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2和T3时点Vaspin、Omentin-1水平和Barthel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在T2和T3时点的Vaspin、Omentin-1水平和Barthel分值明显高于低剂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各组均未出现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肥胖AC1患者溶栓后血清Vaspin和Omentin-1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5-羟色胺、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杰;王卓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7本院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血清β-EP、5-HT、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5%(39/42)vs 66.66%(30/45)](P<0.05);血清β-EP、5-HT、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69±17.03)ng/L vs (145.38±13.97) ng/L,(49.27±6.38)μg/L vs (31.95±3.76)μg/L,(132.28±24.60)U/ml vs (110.86±22.12)U/ml](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0.62)分vs (4.97±0.81)分,(1.52±0.31)分vs (3.31±0.67)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4/42)vs 26.66% (12/45)](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血清β-EP、5-HT、SOD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

  • PCI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作者:王学才;吴敏;罗心平;余追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 01-2016-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91例.将进行PCI治疗者设为PCI组(n=45),PCI基础上联合IABP治疗者设为PCI+ IABP组(n=46).两组同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楔压(PCW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PCWP、hs CRP、BNP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EF、MA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CI+ IAB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升高和降低均较PCI组明显(LVEDd:51.02±3.64 vs 53.69±4.10,PCWP:13.25±5.22 vs 18.48±7.14;hs-CRP:3.89±1.02 vs4.52±1.22;BNP:349.21±72.14 vs 428.59±102.41;Cr:85.94±15.20 vs 349.21±72.14;LVEF:40.75±6.14 vs 37.56±6.10;MABP:71.20±11.22 vs 62.44±10.55;SBP:99.84±13.01 vs91.01±12.89;均P<0.05).PCI+ IABP组患者存活率高于PCI组(89.13% vs 68.89%),死亡率低于PCI组(10.87% vs 31.11%)(均P<0.05).结论:PCI联合IABP治疗可有效改善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衰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 经典Wnt信号通路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

    作者:张世益;李沛瑶;董继豪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经历增殖、迁移、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OLs),包绕轴突形成髓鞘,维持轴突正常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OPCs的生长发育受多种信号分子及通路的影响,其中经典Wnt信号通路与OPCs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路中相关分子的变化导致该通路的活化均会影响OPCs的发育,进而影响髓鞘的形成与修复再生.

  • 血管内皮通透性的细胞及信号转导调控机制

    作者:王雪岩;刘瑞霞;郭易楠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血管内皮通透性在体内多种疾病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关于血管内皮通透性的调控机制已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细胞层面主要为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内皮-基底膜间的黏附连接,基底膜完整性以及内皮细胞骨架蛋白共同调控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信号转导中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蛋白激酶C(PKC)、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碳酯酶C(PLC)、Rho GTP等信号通路及其组成的级联反应在血管内皮通透性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本文就近年来血管内皮通透性的细胞和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广大研究者对血管内皮通透性研究提供一个基本认识,进而在基础和临床实践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 白细胞介素-18在器官移植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白细胞介素-18(IL-18)属于IL-1家族成员,因其可以强效诱导产生干扰素-γ,因此初被称为干扰素诱导因子.IL-1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增强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已有研究表明IL-18在抗肿瘤、抗感染以及免疫调节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又发现其在心脏、肝脏、肾脏、血管、骨髓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亦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IL-18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移植
  •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方法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建涛;刘峰;魏青政 期刊:《微循环学》2018年04期

    心脏疾病病理生理研究重心已由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病变逐步向冠状动脉微循环(CMV)功能改变转移,心脏X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的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等的CMV受到更重视.随着诊断设备技术的进步,CMV评价出现了一些新方法.目前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分级技术(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超声技术(心肌声学造影、冠状动脉血流超声显像、瞬测血流量技术等)、PET、心脏磁共振显像(CMR)、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及细胞学等;未来评价CMV将呈现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及影像学等多学科融合应用发展.

  • miRNA作为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有许多生物标志物已被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微小RNA(miRNA)无蛋白质编码功能,能通过抑制mRNA的翻译或转录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炎症、感染和脓毒症等病理条件下,如miRNA-150、miRNA-122、miRNA-25等水平也会发生改变,并可以被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关于miRNA在脓毒症和脓毒症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中的研究,分析miRNA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探讨miRNA作为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微循环学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微循环学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两个月左右被收录,审稿专家都很专业,提出的有意见都很有建设性,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期刊是统计源核心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我是10月份投的稿件,12月左右被录用,编辑都很认真负责,校稿时发现什么问题会及时的和我沟通,很敬业,很感谢投稿期间编辑对我的帮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9月初投的稿件,11初外审返回,12录用,前后三个月左右,个人觉得只要文章新颖,能根据专家指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还是很好录用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文章是一篇综述,投稿一个月左右返回审稿意见,修改后录用,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体而言,效率还是很高的,期刊被统计源核心收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文章有新意,内容丰富合理,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我投的文章是有关中医中药与微循环方向的,工作效率很高,编辑处理速度很快,审稿专家都很专业,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通过文章得修改,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了提高,受益匪浅,很感谢。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