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仁堂简介北京同仁堂(简称;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

  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1.1 同仁堂经营业绩分析分析同仁堂近10年主营业务收入,除2006年外,基本呈现曲线上升的态势。从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102 439万元,至2011年高峰达到606 245万元.11年间主营业务收入约翻三番,见图1。2006年出现下降原因在于,当年是国家全面整顿医药卫生行业的一年,医疗改革政策出台较为集中,同时也是行业监管为严格的一年。政府确立;覆盖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医改方向,从治理商业贿赂、药品降价等环节入手,大力整顿行业突出问题。同仁堂也正好实施营销改革。报告期内处于行业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使经营困难增加,业绩同比出现下降。

  1.2 同仁堂主营产品分析 同仁堂是从事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公司,在国内中成药市场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同仁堂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经营中药材800多个品种、饮片3 000余种。推出了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等十大王牌,牛黄解毒片、消栓再造丸、塞隆风湿酒等十大名药和皮肤病血毒丸、止渴降糖胶囊、琼浆药酒等十大新品种。其中.六味地黄丸、乌鸡白风丸、牛黄清心丸、国公酒、牛黄解毒片这几个产品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同仁堂收入的50%以上都来源于这几个品种。其主导产品乌鸡白凤丸系列在2004年度实现销售收入22545.5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22%,六味地黄丸系列实现销售收人34281.02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l4.02%。2008年度,六味地黄丸系列实现销售收入32571.45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08%。

  可见,;中华老字号”的品牌,是同仁堂利润的主要来源。依靠拳头产品,提高收入增加利润是公司的一大特点

  2同仁堂的知识产权概况

  2.1 专利概况 同仁堂至1988年申请第一项专利至2012年5月,共有229项专利(均为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6项,占总专利的38% ;实用新型专利21项, 占总专利的9%;外观设计专利122项,占总专利的53%[7j。1988~1999年间,同仁堂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寥寥可数,一共4项发明专利。从2000年起至今。发明专利数量开始有所回升,2007年至今,发明专利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PCT国际专利共4项,分别是2007年申请l项与青蒿素有关的发明专利.2008年申请3项与巴戟天有关的发明专利。

  2.2 商标概况。同仁堂在药品领域基本上采用的是图形商标1,如图3;在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精制饮片领域采用的是图形商标2,如图4;在名贵药材领域采用的是图形商标3,如图5。截止2012年5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国内共注册商标l10项(均为有效商标)。据世界知识产权局国际商标信息数据库(ROMARIN)检索可知,同仁堂共注册了2项商标:一项即图形商标,另一项是同仁堂的英文名称;TONGRENTANG”。 同仁堂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

  3.1 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是指企业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建立起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以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润回报,培育忠诚品牌消费者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本质是一种企业经营战略。然而,广义的品牌实际上包括了商标、商号、商业域名、企业徽标、地理标志、装潢、认证类标记等商业标记。据此,也可把品牌战略划人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范畴中。

  同仁堂在中药行业里具有强势的品牌优势。

  2002年,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具冲击世界名牌实力的16家企业之一。荣获;2005CCTV我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2方面。

  3.1.1 商标战略① 积极注册商标。同仁堂在国内申请注册商标110个:国际上,同仁堂商标已经参加了马德里协议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同时,同仁堂在世界5O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② 争创驰名商标。

  1989年. 同仁堂商标第一个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③ 争创中华老字号。2002年,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品牌.2006年以29.5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榜首 ;2008年以32.9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第七位(医药类第一位) 。

  3.1.2 单一品牌战略 同仁堂药品一直以来均采用;同仁堂”商标,这种战略模式可以使企业在不同产品之间形成一种强的品牌结构协同,使品牌资产在完整意义上得到充分的共享,企业可以集中力量塑造一个品牌形象,让一个成功的品牌附带若干种产品,使每一个产品都能够共享品牌的优势。一般情况下,企业在采用单一品牌战略的同时,经常会搭配实施副品牌战略,即给不同产品起一个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如:美国辉瑞公司在主品牌;辉瑞”下面,搭配使用了;立普妥”、;西乐葆”、;希舒美”等副品牌。同仁堂在副品牌战略的实施上还有待加强,其产品名称基本采用药品通用名称,较难维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以同仁堂的主导产品 乌鸡白凤丸和六味地黄丸为例,产品市场现在也已被;汇仁”和;九芝堂”分走一杯羹。

  3.2 产品、技术创新战略 同仁堂围绕技术创新.推进研发工作的开展,从改进技术、提高工艺、更新设备等方面,倡导提升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生产能力。在传统产品创新方面,每年投入过亿的资金在进行老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进.将40多种传统产品改造成颗粒、胶囊、滴丸、口服液等新剂型.适应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在新药开发方面,五类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的研究工作获得了突破性进展,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的技术审核及生产现场核查,有望于2012年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六类新药清脑宣窍滴丸、八类新药坤宝片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3.3 基于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战略 同仁堂的国际化战略走的是海外建店的道路,采取;自产自销、无中间商”的直营终端销售。目前,在海外设立32家药店、专柜,在香港、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亚、菲律宾、汶莱都设有分公司。同仁堂在推行国际化扩张战略的同时,需要有知识产权作为支撑,同仁堂在产品延伸到的国家都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和药品注册。

  201 1年海外市场销售额达41266.59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8% 。且在国内中成药出金额排名中名列榜首。1995年初以来.同仁堂投入设备改造资金数亿元,4l条生产线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其中l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3.4 中药品种保护战略 截止2012年5月.同仁堂共有25种药品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批准为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这在国内同级别的中医药企业中是数目多的一个。由于同仁堂的成药多按照上古流传下来的名方、经验方精制而成.已经丧失新颖性,不能通过专利途径保护。而中药品种保护主要针对有特殊或显着疗效的药品.保护的终极目的与专利一样,都是为了对中药技术成果给予合法性的保护,只是两者的法律效力、权利性质、保护客体、保护期限有所不同。失去专利保护这把伞,中药品种保护方式自然也就备受同仁堂的重视。

  3.5 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同仁堂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品牌与文化的结合。近年来,同仁堂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把企业文化纳入各项建设中,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至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同仁堂的着名商标和优秀品牌也己成  为同仁堂集团不断发展的特有优势。

  根据内外部环境分析,同仁堂具有质量上乘的诸多药品、厚重的历史积累、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品牌信誉、良好的财务状况与融资能力、国家政策的支持、优秀的人才队伍等优势;具有过于依赖传统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原料药涨价、濒危动植物使用限制、缺乏良好的广告营销、国家下调药价等劣势。因此,其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撇开了主流的专利战略,通过商标战略的支撑,以;品牌战略”为核心,大打文化牌,进而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