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浅谈《内经》针刺治神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内经》中对神的论述甚多。;神”字凡见百余处,且多关乎针刺,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认为孔穴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灵枢·胀论》认为神与补泻的关系是;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上工与下工的区别在于能否守神,;粗守形,上守神”。可见神在针刺中的重要地位。关于治神的含义,历代注家多从调治医患的精神来解释,认为针刺时医患都要安神定志,专注于针下,这样有助于提高疗效。针灸强调治神有特殊的临床意义,笔者为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针刺治神概念探析

  1.1 治神思想是《内经》的重要学术内容《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 平人绝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血气者,人之神。”《内经》中的;神”就是人身之气、正气,是人体生命物质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反映,也是脏腑经络气血机能的集中概括。《内经》所论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对以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的脏腑、经络等全部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当这些功能活动正常时,表现于外的征象均属;神”的范畴;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必先本子神。”;神”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施术时应从;治神”人手,以;治神”为本。

  1.2 对治神含义的一般认识从《内经》有关治神理论的论述来看,;治神”的首要内涵是集中精神,以正确诊视病情。《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此言明确指出,针刺之前必先治神。《灵枢·官能》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自《内经》提出;治神”思想后,后世针灸医家莫有不遵从者,并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挥,进一步丰富了治神理论。何谓治神?治神涵盖了古代医家所说的;守神”、;本神”、;定神”、;调神”等概念。现代治神的含义主要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生通过集中意念对患者进行精神调摄及施以一定的针刺手法,促使针下得气,气至病所,调和病人的经气运行和提高医生的手法质量,从而达到甚至增强临床疗效的方法。

  1.3 治神的目的在于得气、调气针灸得气得神的原则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针灸当得气、得神,针刺的目的在于;使神内藏”。《灵枢·终始篇》:;谷气来也徐而和”,就是说正气已至针下的得气感应是缓而和。

  针刺是否得气直接关系到针刺效果的好坏,得气则有效或显效,不得气则无效或效不显。而调气又是针刺治病的奥妙所在,即;凡刺之道,气调而至”,;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气与形,使神内藏”,是说针刺要通过调气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形神相合,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而调气的前提与关键又在于调神摄神。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营阴阳,沟通内外,是联系形神的途径,腧穴又是神气游行出入之处,因此针刺腧穴配合适当手法就能调节整个机体的功能,使经脉气血按正常规律升降出入,从而使病人恢复健康。

  1.4 治神要注意守机、守气、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在掌握针刺时机上,《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机之道”既包括经脉、气血在时空上往来顺逆的规律,又包括患者精神状况,因此,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情绪选择针刺时机。上工的高明之处在于,针刺时能仔细体会针下气机变化,通过针下感觉知晓经气的往来逆顺变化,随气行针。医者必须;心领神会”针下气感,入针、行针、出针的出入进退不得有毫发之误,才不会坐失良机。

  ;上守机者,知守气也。”守气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守气可起到保持针感和加强针感的作用,从而使有效的刺激量在一定时间内得以维持。而在一定时间内守气,能维持针刺对穴位、经脉的有效刺激,这是施行行气、补泻手法的基础。《灵枢·终始篇》日:;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医者在进针后要静心、候气、守神。;守机”、;守气”、;守神”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医者在针刺过程中提出的高要求。

  2 治神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2.1 医者刺前先察神;神”可以说是血气的升华,是生命现象的总体反映,体现了内脏的功能和气血的盛衰。诊察;神”的内在变化是针灸治疗的基础和条件。审察患者的神气盛衰,以决定针刺是补是泻,是医者针刺治疗的第一要务。《灵抠·九针十二原》指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说明依据四诊、八纲进行正确的辨证论治是针刺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目前针灸临床普遍适用的诊治原则。通过详细的诊察,定出针刺治疗方案。

  2.2 医者刺时须专神医者在治病时,自身首先应做到;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医者在针刺时精神要高度集中,不为外界人声所干扰,全神贯注于患者,仔细观察针刺的情况和患者的反应。

  在针刺过程中,《内经》十分重视治理医者的精神,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将精神专注于针下,专注于病人。《灵枢· 邪客》云:;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马莳日:;凡刺家真要之法,必先正己之神气,盖惟神气既肃,而后可专心用针也。”针已入,必使精神专注于针下,不要被外界的杂事所影响,须;神无营于众物”,细心体察针下神气的变化,即;静意视义,观适之变”。在针刺过程中,医者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要注意观察病人神色的变化。《素问·针解》中提醒医者尤其要注意病人的眼神,;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眼睛是反映人神的重要苗窍,治疗中注意患者眼神,引导其精神专一,细心体会针下感应,可令经气畅达,有利于疾病向愈。还可根据病人的表情,随时调整针法,如患者面现痛苦之色,往往是刺激量较大或有针下痛,要注意进行相应调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直接关系到针刺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好坏。医生专注于治疗、关心病人,就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在镇定、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取得佳疗效。

  2.3 针刺时治患者之神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需要静心养神。患者情绪的稳定和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素问·针解》

  所说的;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即是  说明在针刺操作时要调节患者的精神活动,取得患者与医生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患者在治疗疾病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共同来抵御疾患。一些患者在就医时,往往对针刺怀有恐惧心理,因而精神紧张,影响疗效或拒绝针灸治疗,甚或发生晕针现象,这时医者就应;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灵枢·终始》),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针刺前,针对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通过语言诱导、细微体贴、耐心解释,使病人身心放松,心神宁静,心情舒畅,消除畏针和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在治疗时应身心放松,相信医生,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仔细体会针感,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治疗。这样针刺得气的感觉容易被察觉,细微的针感容易被放大,针刺疗效自然可以提高。无论进针前或进针后,治神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精神内守,避免患者之神过松或过紧。这主要是通过语言暗示、押手按压、反复行针等实现的,其本质揭示了精神意识或心理因素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2.4 患者刺后须养神用针之后,应注意神的调养。医者须嘱病人注意针后的精神摄调,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以免因情绪波动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耗散神气。如《素问·刺法论》所说:;慎勿大怒,勿大醉歌乐”,;勿大悲伤”,;静神七日”。《灵枢·终始》也说:;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以期发挥针刺的远期效应,提高和巩固疗效。

  总之,治神在针灸临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腧穴,激发人体经气,从而调节体内的阴阳气血,也就是针灸要求;刺神”,治疗目的是;得神”,使之神复。《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虽然说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但调阴阳只是手段,使神内藏才是目的,因此洽病求本,在于治神。

  在临床工作中,针灸医生只有明确治神的意义,针刺时精神高度集中,进针时医患双方入静,医者持针时庄重严肃,针刺过程中善于安神、守神、调神,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