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多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500g,一般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具有以下生理特点:(1)体温调节功能差。(2)呼吸功能不完善。(3)免疫功能及屏障功能低下。(4)呼吸能力较弱、食物耐受力差。(5)各种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因此,早产儿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且存活后生存质量也不断提高,我科自2006-2007年共收治48例早产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I临床资料

  本组早产儿48例,男28例,女20例。胎龄28-32周12例,32-36周36例。出生体重1150-2500g,平均体重1500g,随访1年,痊愈42例,轻微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因肺透明膜病呼吸衰竭死亡2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基础代谢低,体表面积相对大,缺乏寒冷发抖反应,汗腺发育不全,使早产儿体温易随周围温度变化,故保温尤为重要,早产儿一般放置暖箱,暖箱温度根据早产儿体重和日龄来调节,体重<1&alpha;)()g,箱温34-36℃;体重100l-1500g,箱温为32-34℃;体重1501-2000g,箱温为30-32℃,相对湿度50%-60%,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尽快进行,每日测量体温6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发生缺氧而呼吸浅快或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甚至患肺透明膜病,故根据缺氧和呼吸衰竭情况,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浓度为30%-40%,仍有紫结或呼吸不平稳,应改头罩给氧,必要时上呼吸机治疗,观察给氧效应,动脉血氧分压值在l00mmHg内为安全,氧浓度过高,吸氧

  时间过长,易致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视力障碍。亦可给予高压氧舱治疗。

  2.3输液对于需要静脉输液的早产儿,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便于护理和喂养,同时密切观察液体的输入速度,使特定药物按要求的速度滴人,保证用药的疗效及安全,同时注意有无药物外渗情况并及时处理。

  2.4合理喂养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1)一般生后6h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喂养以母乳为首选,无母乳者,以早产儿配方奶为宜。(2)喂奶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滋留及呕吐为原则,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越短,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鼻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调整。(3)有吸吮元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在鼻饲期间,让早产儿在进餐前吸允未开孔的橡皮乳头15min,然后再喂母乳或配方乳,这样既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还能缩短胃管保留时间。(4的)喂养后早产儿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元青紫

  2.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病情不稳定时擦浴,注意颈下、腋窝、腹股沟、臀部及皮肤皱纹处的清洁,擦洗时要动作轻柔,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燥,因早产儿易发生感染,应做好口腔护理,如早产儿病情平稳。出温箱后,体温正常且稳定,可作淋浴,淋浴时室温应相对高,为28℃,水温40-43℃,注意保暖防冻,预防硬肿,同时可做全身检查,注意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莎、黄瘟等。

  2.6预防感染严格执行病房早产儿用物及温箱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病,无急性病,接触患儿前必须先洗净双手,严格遵守元菌技术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发生。保暖箱水槽内的水应每日更换1次,箱外应用"84"液擦拭消毒,地面每日湿拖2次,室内定时通风,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的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如发现早产儿感染,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治疗。

  2.7注意观察黄瘟防止核黄瘟发生。早产儿的特点决定其黄瘟出现早,程度重且持续的实践长,密切观察黄瘟出现的时间、程度及黄瘟所达范围,必要时光疗,光疗时要加强护理,保护好眼睛及外阴,如出现皮莎、发热、腹泻甚至青铜症者,可间断或停止光疗。

  2.8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前,应能自己吸允进奶,在一般室温中体温稳定,体重以每天10-30g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已达到2000g以上,近期内无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发作,并已停用药物及吸氧一段时期,此外,还应对曾吸氧治疗的早产儿在出院前做眼底检查,以排除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对曾经脐动脉插管者测血压,以排除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规进行血红蛋白检查,评价有无贫血,上述情况均稳定情况下,可考虑出院。

  3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在护理过程中,勤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皮肤颜色、哭声、吸允力、肌张力、大小便,并勤测体温,做好各项护理,才能使早产儿的存活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