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术室腹腔镜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  手术室论文

 魏品康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道疾病。笔者有幸从师魏教授学习,现将魏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经验总结于下,以飨读者。

  1  养肝而清毒

  肝体阴而用阳,这里的体可理解为以肝体细胞为主的实质性肝脏本身,属阴。魏师认为,治疗慢乙肝应以补肝阴为主导。所谓肝阴,是指肝的营血和阴液,在生理上能滋养肝脏,涵敛肝阳,使之不易偏亢,保持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居阳动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易耗散。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起居不规则,阴血暗耗之征象极为常见,对于慢乙肝患者,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治肝病应先补肝阴。魏师补肝阴常用北沙参、枸杞子、生地黄、麦冬、当归,其意来源于一贯煎,以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益阴养血而柔肝。共奏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之功。尽管阴血不足是发病的基础,但感受毒邪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养肝的同时,定要清除毒邪,祛邪即寓扶正之意。魏师常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

  案例1:患者,女,64岁,2007年9月10日来诊。4年前查出有小三阳,2007年8月21日肝肾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27 I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253 IU/L,HBV-DNA 2.30×106,慢乙肝病毒五项示小三阳。8月30日查:透明质酸304.88 ng/mL。现感口干,手心热,胸部以上有热感,胃纳不佳,无腹胀,大便每日1~2次,小便晨起时稍有发红,夜寐欠安,舌红,苔干薄腻,脉弦滑。处方予以:北沙参15 g,枸杞子10 g,生地黄15 g,麦冬15 g,当归15 g,郁金15 g,白芍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天花粉10 g,蒲公英10 g,败酱草15 g,炒鸡内金15 g,地骨皮15 g,丹参30 g,炙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服。2007年9月26日复诊:查ALT 31 IU/L,AST 78 IU/L。症状改善。

  按:患者感邪日久,损伤肝体,引起肝功能异常,热毒内蕴,见口干、身热、小便红赤,故以一贯煎为主养肝补阴,扶助正气。方中郁金、白芍疏肝调气;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边莲、半枝莲等清肝热之毒。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2  疏肝而泄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慢乙肝患者常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运不健,水谷不化精微而成水湿。水湿停聚中焦,与气滞、瘀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症见胁部不适、腹胀、食纳不佳、嗳气、反酸等。所以,魏师喜用郁金、柴胡、白芍来疏肝柔肝;炒白术、茯苓等健脾理气。因该病是湿热疫毒侵袭肝脏为患,且热毒内蕴者为多,或病久则湿从热化,或肝热郁而化火,故防止留寇为患,及时泄毒外出显得至关重要。对此,魏师常用制大黄、龙葵等泄下导滞、排毒祛邪。

  案例2:患者,女,52岁,2007年8月21日来诊。患者慢乙肝小三阳3年。2007年6月5日查:总蛋白87 g/L,白蛋白51 g/L,球蛋白36 g/L,脂蛋白480 g/L,HBV-DNA <1.0&times;103,甲胎蛋白(AFP)1.09 ng/mL,癌胚抗原(CEA)1.80 ng/mL,余正常。B超:肝脏回声稍增粗,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患者一般情况可,夜寐安,胃纳可,食后稍有嗳气,大便每日一行,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处方予以:柴胡9 g,郁金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白花蛇舌草15 g,败酱草15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金钱草30 g,海金沙15 g,龙葵15 g,制大黄9 g,炒枳壳9 g,炒鸡内金15 g,炙甘草6。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复诊,患者嗳气除,胃口佳。

  按:患者肝气不舒,故见嗳气、弦脉,邪毒阻滞于肝体,故有肝脏回声增粗。故以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通络;制大黄、龙葵等泄毒外出;配合败酱草等清湿热之品清泄余毒。全方共奏疏肝泄毒之效。

  3  散结而解毒

  慢乙肝起病相对较缓,多数隐匿,无发热或低热,转氨酶增高后持续时间长,易反复,转变成肝硬化者多。由此可见,慢乙肝毒邪易深入血脉脏腑,缠绵难去,阻塞肝络,引起气血瘀滞,临床可见患者面色唇色紫黯、手掌赤痕、蜘蛛血痣等。魏师在治疗慢乙肝时尤注重活血通络散结,临床常用药有丹参、地鳖虫、炮穿山甲等;丹参活血凉血消痈、安神,《本经》云其主心腹邪气&hellip;&hellip;破癥除瘕,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炮穿山甲,性平,归肝、胃经,可活血通经、下乳,有消肿排脓之功效,《本草从新》谓其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穿山甲&hellip;&hellip;其气腥,走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通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临床上对于通瘀阻之肝络、疏硬化之肝结功效不凡。